【南方日报】科技赋能,让鱼儿找到回家的路
共抓长江大?;?,从设计源头开始,从智慧构建起一个保护水生物生命的生态廊道抓起。近年来,随着长江上游的金沙江、雅砻江梯级开发进程加快,天然河道被大坝拦截,洄游通道受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生物种的繁衍和生态平衡。究竟,水利工程如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这是一个必答题,而且在科技力量的助益下,这个必答题渐行交出了多元多样的答案。
恰逢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一起走进由长江设计集团“智”造的鱼道群落看一看,探寻下他们是如何以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赋能生态?;さ??
让鱼儿“翻越”大坝不是梦
首创国内首座300米级特高拱坝集运鱼系统
长江历来被人们赞誉为“黄金水道”,其上游金沙江由于水流湍急,流域面积广阔,不少天然落差达729米,河流穿越高山峡谷,是修建大坝、水电站的首选之地。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我国曾在金沙江流域修建了向家坝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金安桥水电站和白鹤滩水电站等四座大型水电站,为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输送电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工建设并投产的首个千万千瓦级世界级巨型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就位于金沙江下游。由于山高谷深,河道狭窄,高坝建设鱼道等常规过鱼设施难度大,存在水头高、鱼道长度长、工程量大等困难,且已建高坝过鱼设施仍存在技术瓶颈,如集鱼诱鱼难度大、效率低(尤其底层鱼类)、安全难以保障、运行风险高等问题。
长江设计集团提出“尾水集鱼、仿生转运、库尾放流”的高坝大库过鱼新理念,发明了利用水电站发电尾水进行集鱼的方法和设施,首次实现“多点位、大流量、全深度”集鱼,建成了国内首创的300米级特高拱坝集运鱼系统。
乌东德水电站集运鱼系统于2020年建成,2021年4月开始试运行。截至目前,该系统已经累计过鱼57种,超过13万尾,单日高峰集鱼量达到2542尾。同时,10种主次要过鱼对象全部被成功集获,其中最大体长的鱼类达到105厘米,重量更是达到了13千克。
金沙江金沙水电站鱼道长1486米,是长江干流第一座过鱼设施。在左岸下游设计了3个鱼道进口,涵盖大多数鱼类的游泳特性。鱼道创新性地将补水口向鱼儿游动方向倾斜,通过“分段式补水”控制补水流速,带动渠内整体流速,形成鱼儿喜欢的流场,诱导更多的鱼类上溯洄游。同时在鱼道内每隔3.5米安装一道竖缝效能隔板,共380多道竖缝效能隔板,仿造自然河道流态。
据统计,投入使用以来,平均每月过鱼量达4000多尾,累计采集到过鱼种类达30余种。
荣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开创性建设世界最高海拔鱼道
长江设计集团勘察设计的西藏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鱼道,以其4305.21米的超高海拔,荣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成为“最高海拔的鱼道”。
长江设计集团还开创性地建设了世界最高海拔鱼道。该鱼道位于西藏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该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西藏水利发展史上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长江设计集团承担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工作。工程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工程由枢纽和配套灌区组成,拉洛鱼道属于枢纽工程的一部分。
鱼道于2016年8月开工建设,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经过对鱼道工程运行效果的连续监测和评估,运行情况良好。西藏拉洛水利枢纽及灌区管理局于2022年11月17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高海拔鱼道纪录。经过吉尼斯世界纪录北京总部对拉洛鱼道相关证据的详细审核,拉洛鱼道顺利获得“最高海拔的鱼道”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
该鱼道全长2194米,布置在大坝右岸,位于电站厂房尾水渠的左侧边坡上,设有1个进鱼口以及6个出鱼口,巧妙地利用了隔板将上下游水位差分级,通过优化水流状态,使得鱼类能够轻松地通过水闸或大坝。拉洛鱼道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高原鱼类的洄游产卵,有效恢复了水域内的自然鱼类资源,尤其是珍稀鱼类的种群数量。这一举措不仅减少了水利工程对流域生态的负面影响,更确保了水域生态的安全与稳定,也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得益于智慧科技的推广应用,长江设计集团还创新打造了汉江首条可视化生态鱼道。2023年9月,汉江兴隆水利枢纽工程新改造的可视化鱼道正式通水满月。据初步统计,一个月来,近4万条鱼儿通过这条新改造的鱼道畅快洄游。后期,可视化鱼道监测系统还将接入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平台,通过对洄游鱼类的监测,为汉江流域生态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一直以来,长江设计集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赋能生态?;?,不断探索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在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积极研究鱼类迁徙和繁殖需求,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打通阻碍,让所有鱼儿一路畅游,顺利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