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湖北钟祥:宫塘综合治理重塑人水和谐典范
图为宫塘(近处)和南湖(远端)。新华网发
碧波映古建,绿岸焕新颜。湖北钟祥宫塘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近日交出生态答卷,这座曾饱受黑臭困扰的城市内湖,经系统治理后化身“水清岸绿、文脉悠长”的城市会客厅,为高密度建成区微水体治理提供可复制的“长江方案”。
水脉治理:从城市“伤疤”到生态样板
钟祥古称郊郢,是楚文化发祥地,因 “祥瑞钟聚” 得名,自古为江汉平原水陆枢纽。宫塘地处古城核心区,治理面积32公顷,西起全国重点文物?;さノ辉庸下?,东抵锁龙堤,串联起城市高密度建成区与历史文化轴线。
为治理范围内曾面临外源污染直排、内源底泥淤积等复合型水生态难题,由三峡基地公司、长江设计集团及相关施工单位共同组建的项目团队,以“一核一环多点”为空间骨架,以全国重点文物?;さノ辉庸幕诵?,串联2.1公里环湖生态绿道,布局口袋公园、生态停车场等功能节点,形成水安全、水生态、水文化三位一体治理网络。
作为南湖水环境治理先行示范区,宫塘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团队长江设计集团技术团队披露,项目独创“环保清淤-改性固化-生态应用”内源控制技术,配合径流污染立体拦截系统,实现COD、氨氮、总氮、总磷入塘量可分别削减至原有的12.7%、4.4%、16.9%、13.9%。历经一年建设,如今的宫塘水体透明度提升至1.5米以上,水生态系统自净能力显著增强,昔日黑臭水体蜕变为省级水生态治理示范工程,绘就“水清岸绿、文脉悠长”的宫塘盛景。
图为重建水系连通通道。新华网发
文脉重生:古建筑群重归城市视野
“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千年咏叹,在宫塘治理中转化为现实图景。项目以元佑宫明代皇家建筑群为轴心,通过打开封闭界面、重构滨水空间,使隐匿于民居中的明代皇家建筑群重新融入城市公共生活。沿湖打造的“问玉兰台”“荷塘月色”等文化景观节点,将楚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有机融合,形成“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沉浸式历史体验廊道。
图为全国重点文物?;さノ辉庸P禄?br/>
2.1公里的环湖绿道是由慢行步道、混行步道与生态护坡共同构建的岸上、岸坡立体生态系统:慢行步道蜿蜒于绿荫下,混行步道升级为观景通廊,生态护坡采用多孔隙设计并融入海绵城市技术,构建会“呼吸”的生态屏障。
“治理不仅是治水,更是重塑城市文化记忆?!背そ杓萍畔钅客哦痈涸鹑私樯?,通过连通元佑宫与明显陵、报恩寺等文化地标,宫塘已成为串联钟祥“世界文化遗产轴线”的关键节点,日均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成为展示楚文化的活态窗口。
图为环湖绿道。新华网发
价值跃升:生态治理激活发展动能
PPP模式的创新应用,让宫塘治理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三峡基地公司、长江设计集团等企业与地方政府构建长效合作机制,以市场化手段激活治理动能,通过生态景观提升带动周边土地价值增值,新增140个生态停车位、文创集市等配套设施,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催生餐饮、住宿、文创等配套商业的繁荣。
图为项目带动周边房地产开发。新华网发
数据显示,这种“生态修复+文化赋能+城市更新”的治理模式,既为高密度城市建成区探索出微小水体治理的可复制路径,也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供了生动注脚。
如今的宫塘湖畔,绿道蜿蜒串联古今,市民在亲水栈道上赏荷观鱼,孩童在文化广场追逐嬉戏。这座承载千年文明的城市水体,正以人水和谐的新姿态,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璀璨明珠,为中部地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